在中国,有超过500万人每天都在与一种无声的“侵蚀”作斗争——他们的关节在自身免疫系统的错误攻击下,经历着持续的疼痛、肿胀,甚至面临畸形与残疾的风险。这就是类风湿关节炎(RA),一种困扰全球约1%人口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近期,来自昆山中医医院、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机构的科研团队在顶级期刊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》上发表了重磅研究成果。他们巧妙利用了一种神奇的细胞"信使"——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(MSC-Exos),并赋予其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,创造出了对抗 RA 的新型"纳米武器":Exo-PD-L1。
展开剩余64%(图片来源于网络)
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致病机制是 T 细胞的异常激活。在 RA 患者体内,过度活跃的 T 细胞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(如TNF-α、IFN-γ),引发连锁炎症反应,还会刺激 B 细胞产生自身抗体,直接破坏关节组织。因此,控制 T 细胞活性成为治疗 RA 的核心。
研究团队利用间充质干细胞(MSCs)天然具有向炎症部位迁移("归巢")的特性。 用炎症因子干扰素-γ(IFN-γ)刺激 MSCs,使其分泌大量装载了高丰度 PD-L1 蛋白的外泌体——这就是 Exo-PD-L1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这些纳米级的 Exo-PD-L1 如同智能药物快递员,静脉注射后能借助 MSCs 的归巢特性,精准富集于发炎的关节。它们被关节内过度活跃的T细胞有效摄取,通过高表达的 PD-L1 与 T 细胞表面的 PD-1 结合,直接、强力地给这些"暴走卫兵"踩下刹车!
研究团队在体外实验和模拟人类 RA 的小鼠模型(胶原诱导关节炎,CIA)中进行了严谨验证:
Exo-PD-L1 被 T 细胞高效摄取后,显著抑制了 T 细胞的增殖活化和 TNF-α、IFN-γ 等关键促炎因子的分泌。
静脉注射的 Exo-PD-L1 选择性聚集于发炎关节,而非全身广泛分布。
治疗3周后,CIA 模型小鼠的关节肿胀肉眼可见地消退,关节炎临床评分(CIA评分)显著下降。
关节组织的病理检查显示,滑膜炎症增生、炎性细胞浸润、骨侵 蚀和软骨破坏等关键病变都得到大幅改善。
对心、肝、脾等重要器官的组织学分析显示,Exo-PD-L1 治疗未引发明显的病理损伤,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。外泌体作为细胞分泌的天然囊泡,避免了完整细胞移植潜在的致瘤风险。
这项源自中国的创新研究,无疑为全球数千万 RA 患者点亮了新的希望之光。基于干细胞外泌体的"纳米药物"展现出的巨大潜力,昭示着实现 RA 精准、高效、低毒治疗的广阔前景。
发布于:上海市公牛配资-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服务-南京开户配资-股票配资在线查询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